我们常说的山神、土地、城隍都是怎么来的?对山神、土地等神祇的信仰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宗教都有的。中国的先民们认为,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乃至草木土石都有主宰和精灵附属,所有本土的道教和民间信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对山神、土地等神灵崇拜的宗教。
特别是道教,从教内来说,有着三清五帝等至高的无上的神仙,更有着山神土地龙王等基层的神仙,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维持天地万物运转的管理体系。道教的神仙体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和人间的管理体系极度吻合。
例如人间有皇帝,天界就有玉皇大帝,地府就有十殿阎罗;人间的城市有郡守,地府的城市就有城隍;人间的家庭有族长、家长,天界就在每个人家庭委派了家神,也就是灶君。
而且,天界比人间的官吏体系更加细致、设计得也更加完善。例如,河流里有水神也就是龙王负责管理江河湖海的生灵和财富,哪怕是一口水井都有龙王的岗位设置;每一座山,就一定有山神来管理飞禽走兽和矿藏林木;每一方土地,就有土地神负责保护土地上的物产和居民;每一座城池,就有城隍,城隍手下有判官,掌管生死簿,负责管辖区域人类的生死祸福,记载他们在阳世的善恶言行。可谓考虑周到,全面细致,无微不至。

虽说山神、土地都是最基层、官阶最卑微的神祇,但是在传统的信仰者心目中,他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和庇佑者,都是要恭敬祭拜,丝毫不敢马虎的。而且,在形象设计上,山神、土地都比较和善亲民,也因此而得到更多子民的信赖和亲近。至今在很多偏远农村,农民们都有供奉山神土地的传统,要么独立建造一座小庙,要么选择一处干净的地方,挖一处神龛或者神窟,安置上山神土地的神位,四时上香,祈求平安顺遂。
中国的国土面积博大,山川、河流、城池众多,从这个角度说,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无缝隙管理、全方位覆盖,就一定需要很多的神祇来担任山神、土地。这个数量不用计算是非常庞大的。那么,这些众多的基层神祇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一种情况:由个人选定的神灵。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遵循“聪明正直即为神”的选神标准。被尊奉为神祇的人,生前多为忠臣烈士,他们或是为了保卫家园国家、或是为民请命、或是坚守气节忠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对民众做出了巨大贡献。人们仰慕他们的品行,希望他们在去世后仍能守护人间,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庇佑世人。例如,史可法因义烈殉国被扬州人供奉为城隍;文天祥成为杭州城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则是苏州城隍。
当然也不是选择这些神祇一定要生前是官员或者名人,一些凡人也有可能入选地方神祇。有的人生前为人极为孝顺,是人人称颂的孝子,就有可能被人奉为城隍,因为中国人始终相信“忠臣出自孝子门”,为人孝顺的人,一定能够恪尽职守,造福民众;有的人生前为人公道正派、办事可靠,就有可能被人尊奉为山神或者土地。这种选神的方式,其实也是传统社会人们道德选择的一种表现,弘扬什么、贬斥什么,在敬拜什么样的神仙里就完全显露出来了。
第二种方式就是封神,这是一种纯官方的行为。历代的帝王都有过多次封神的记载,例如对孔子的追封,对关羽的追封等。也正因为如此,才给后世人选择道德高尚、人品过硬人成为山神、土地等神祇留下了余地。
文章《山神土地神位》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