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存在都有其起源与开端,只有我们深刻清楚地认识一个传统节日的起源才能够得知过节的真正意义,端午节是独具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都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在端午节究竟起源于何时,是为了纪念谁呢?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百越民族用于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据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后世民众便也将此日视为纪念屈原的日子。相传,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江后被蛟龙困住,百姓深感惋惜,每逢此日便将五彩丝粽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因此,每年端午节期间,吃粽子、赛龙舟、悬挂菖蒲、蒿草、艾叶,熏烧苍术、白芷,饮用雄黄酒等活动逐渐成为传统习俗。在中国历史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说法已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
节日纪念的名人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为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扑,失去了楚王的信任,开始远离权力中枢。此后,屈原只能通过讲学的方式来宣扬变法的思想主张。随后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在此地遥思故国作《离骚》。五年后,屈原回返国都参政,任三闾大夫,与昭雎等楚国贤臣主力抗秦,可惜未能如愿,楚怀王被秦国劫持囚禁。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被秦国攻占,屈原预见故国将灭,回天无力,郁郁难舒,遂投江以身殉国。
民间习俗文化盘点
在端午节之日,赛龙舟,吃粽子,这两个习俗是最重要的。而且因为见,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民间饮食习俗。同时,端午节之日也存在着辟邪,防疫等多种民俗。人们会将艾草与菖浦挂在家中。进行驱病防蚊,辟邪。或者将五彩的丝线进行捆绑于自己的手臂之上,或者是手腕,脚腕,旨在达到驱邪的目的,并且在一年之中都会好运连连。
文章《端午节起源于什么时候》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