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自然习俗也是很多的,就春节期间的习俗,其实我们就可以说很久了,因为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习俗。为了传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家家户户都要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进行这些习俗活动,比如大年初九中,大部分都会选择登高,具体原因分析的话,就在以下内容中。

登高的解释
1.升至高处。
2.指农历正月初九达州市元九登高节的风俗。
3.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4.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5.锦的别名。
古人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
一是其有着良好的象征意义,表示人步步升高,不断向上。 二是可以“避祸”,桓景的故事就强调了这一点。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它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是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古人却很相信。 三是古人相信,在地气上升、阳气下降之时,登高行为可以更好地避开地气,更多地接纳阳气。四是登高行为确实有强身健体之功效。立于高处,天朗气清,叶红菊黄,确实赏心悦目。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作用,对健康肯定有益。
为何这一天要登高
清朝光绪年间,达县有一位名叫陈锡鬯的知县。陈锡鬯字洛君,是江西新城人,监生出身。他在担任达县知县期间,废除了许多地方上的苛捐杂税;并且提倡耕种纺织,推动经济发展。他办事严谨,清廉公正,执法严格,因此下属官员都不敢徇私枉法、欺压民众。
由于他治理得当,原本猖獗的匪患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陈知县深受爱戴,《达县志》称赞他为“能臣”。农历正月初九这一天,陈锡鬯即将离开达县。自此之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当地居民都会携家带口、成群结队地带上酒菜登上翠屏山,以此表达对陈知县的深切怀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当地的登高习俗。
文章《九月初九登高的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