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一)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拉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65°时即为白露节气。白露标志着秋天的第三个阶段,象征着孟秋的终结与仲秋的开启。依据元代吴澄编撰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解释为:“水分与土地的湿气凝聚成露,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而‘金’的颜色为白色,露珠呈现此色,同时气温也开始转寒。”寒气促使露水凝结,“白露”正是体现自然界寒气增强的重要节气。进入白露时节,初秋残留的暑热逐步消退,阴冷之气上升,气候逐渐变凉;白天阳光下仍感温暖,但夜晚已有丝丝凉意。“白露”体现了从炎热向凉爽转变的过程,万物随着寒气的增长,慢慢凋零、成熟,在季节交替之际,丰收的秋季赋予了人们与健康相关的食物及民俗文化。
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会有丝丝的凉意。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阴寒之气上升,夜晚已有凉意。”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阳气在夏至日达到顶峰,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白露”是反映寒气增长的节气,天气由此渐渐转凉。
公历 2033年9月7日 15:20 白露

农历 癸丑(2033)年八月十四
文章《明年白露几月几号》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