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端午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好日子。不过根据古代命理来看也有其他说法,相信很多朋友应该第一次听说九毒日、阳刃日这个说法吧,何为九毒日、阳刃日呢?其实这天有很多风水禁忌。今天我们一期了解一下端午时节的一些禁忌注意问题吧!
端午节为什么又称为九毒日和阳刃日
依据传统历法以及气候变化分析,由于农历五月份气候较为潮湿炎热,各种病毒滋生从而引发疾病,故此月份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定于五月初五,是九毒日的第一天,这一天同时也是阳刃日。此时正值夏至前后,阳气达到顶峰,因此也被归类为阳刃日,物极必反,其带来的效应相对消极。因此产生了九毒日和阳刃日的概念,在端午当日做事往往不太顺利,最好的办法是寻找解决之道加以化解。
端午节忌游泳
在我国民间有很多风俗习惯,端午节忌游泳就是其中之一。都知道端午节也有纪念屈原的风俗,屈原当年就是投江而亡。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也会有往河里扔粽子的习惯,借以帮人们驱赶邪佞避害,躲避灾难,祈祷平安健康!
端午节不宜远行
古人出远门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吉日,而现今社会我们出远门时也会习惯性的看看黄历,选择吉日出行。唐人认为善正月,恶五月,五月出行犯阴阳之忌,即便官吏上任,也会避开此月。这些并不是荒诞无稽的,是符合我们的传统风水的。端午节又称为九毒日,此日会有毒邪存在,在这天出行难免会碰上奇怪的事情,因此端午之日不宜远行!

端午节习俗
在端午节,我们都有插艾条的风俗习惯。一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框上或者合适位置用红绳挂上一些艾草,一是驱蚊避虫杀菌消毒,再者也可以帮助驱除邪佞。另外,端午节时应佩戴五色绳,尤其是小孩子们。五色绳戴上好不可随意摘掉,要等端午后的第一场雨时剪下扔到河里或者雨里,代表着把灾病痛苦和厄运都扔掉,祈祷平安健康!
文章《阳刃和阴刃》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