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是中围民间信仰中有名的凶神,俗话说得好:“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民众对太岁最为害怕,视太岁若猛虎。所谓“太岁”也就是木星。据说如果在木星出现的方向动土的话就会给做工的人带来灾难。在民间,人们建房,破土动工前先选好动土的地址,在施工前一般都会测定一下,看看动土的方向是不是太岁所在的方向,如果不是,就能够动土了。
太岁的来源,众说纷纭,大多数人以为太岁即岁星,或与岁星关系很密切。太岁之名,最早见于《汉书》,《汉书·匈奴传》称:“(哀帝)元寿二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太岁信仰即形成于汉代。人们认为动土兴造、迁徙、嫁娶等都应避开太岁每年所行经的方向,并采用一定的禁忌方式避邪。
汉代之后,这种信仰影响深远,但也有人不信邪,宋太祖赵匡胤便是其中之一。宋初大力修建豪宅时,司天监因西北角与岁星方向相对,禁止施工。太祖巡查时得知原委勃然大怒,反问道:“东家之西,即是西家之东,若两家同时开工,太岁岂非两害?”司天监官员无言以对,只好继续施工。像宋太祖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当时民间百姓及达官贵人依旧敬畏太岁,庙中的太岁已被神化,人们建造房屋时都会避开太岁所在的方向。太岁在元代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自元成宗起,将太岁与太阳、火星、土星一同供奉于司天台,每次新建工程,还需在太史院祭拜太岁。明朝自太祖初期便设立专坛祭祀太岁,不仅涉及建筑、迁移、婚嫁,就连妇女分娩也要避开太岁。《月令广义·岁令二》记载:“太岁者,一岁之尊祖。凡吉事勿冲之,凶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又如生产,最忌向太岁方坐,又忌于太岁方倾秽水及埋衣胞之类。”妇女分娩时,要避开太岁的方向,用水及处理胞衣也需避开该方向。
关于太岁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已久,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传说,或者是一个神话故事,现在科学如此发达,作为今人不该像古人那样对太岁如此痴迷,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
太岁
又叫岁星。古代天文学家把木星每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规律,设定它作为每一年纪年的标准。比如子年太岁在子,丑年太岁在丑,卯年太岁在卯,寅年太岁在寅,辰年太岁在辰,巳年太岁在巳,顺此类推。一周天的十二地支,在空间与时间上是相互配合的,即在天为时间,在地为空间或方位。所以,在地理上所说的太岁,实际上是指这一年年支所临的方位。
比如庚寅年太岁就在寅,寅(东北方)就是太岁方;辛卯年太岁在卯,卯(东方)就是太岁方。太岁,古人把它视为一年的岁神,它其所临的方位是绝对的尊位i所以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
太岁方,为尊、为君位,它的对方为臣、为卑位。太岁的正前方称为岁破方,意思就是臣来冲犯岁君。我们熟悉的地支六冲就有这种冒犯、冲犯的含义。
比如子年子方为太岁方,它的正前方为午方,午就是岁破方。丑年丑方为太岁,它的正前方为未方,未就是岁破方;以此类推。同样,岁破的方位也不宜动土,否则冲撞r太岁,就会大祸临头。
文章《忌在“太岁”方向上动土的民间习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