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完宅型,再来看一下住宅的方向。由于我国处在北半球,因此,住宅的最佳位置就是南向。当然,由于经纬度的差异,不同的地区也分别以南偏西或者是南偏东为最佳朝向。根据考古不难发现,中国自古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的方向,即为风水中的“子午向”。另外,坐北朝南的住宅,还冬暖夏凉,实在说得上是上天造化的奥妙。
在风水中讲求的“面南而居”,从文化背景来看,可以追溯到《周易》等古籍的思想。在《周易·说卦》中这样说道:“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孔夫子也在《论语·雍也》中提及“雍也可使南面”。也就是言明,他的学生冉雍不错,能为治人的君子。所有这些,都是关于“向明而治”的表现。需要说明,此处的“向明而治”,即是“向阳而治”,也就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流传上千年的文化——面南文化。
在古代,即使是天文星图都是以面南而仰天形成的,地图也是用面南而立的方式,俯察地貌绘制而得,都城更是用坐北朝南的中轴线来展开布局,由此而衍生了坐北朝南的古代建筑。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方位观也别具一格:前南后北,左西右东。这与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源白于西方的方位观念完全相反。其实这种“向明文化”的产生是由中国特定的环境所产生的。
中国在低纬度的北半球,阳光大多从南面照射过来。在古代,人们所有的活动、生产都是在获得阳光的前提下进行,这也就决定了人们的采光朝向必然要向南。久而久之,也就慢慢转变成了“面南”文化,从而确立了“面南而居”、“面南而立”、“面南而治”的文化模式,而风水学也是在这种文化模式下发展出来的。
另外,影响风水中“面南而居”的因素不仅仅是阳光的方向,还有风向。因为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的都是偏北风,而夏季是偏南风,这种风向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风水环境的一个坐北朝南的模式。住宅的东、西、北三面环绕,能抵挡冬季风的寒冷;南面开阔,便于迎接潮湿的夏季风。由此可以得知,中国的看风水模式功能性非常强大。
尽管风水讲究“面南而居”,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建筑都要统一采用坐北朝南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中这是难以实现的。根据“游年八宅”的规则,坐北朝南的吉祥方位共有三种:正南方为延年方,东南方为生气方,东方为天医方。因此,我们今天见到的古代建筑多为南偏东或南偏西的方向布局。不仅古代如此,现代建筑亦然,调查显示,除武汉因特殊地理因素偏向南偏西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府城市的建筑方向大多集中在南偏东10度至15度范围内,某些地方甚至达到30度。
所以,利用风水的原则也要灵活,如果条件不能达到“坐北朝南”,那么只要住宅符合挡风、采光、通气的原则,也不失为一座好宅,这源于风水本身就是一门功能性实用性的学问。
文章《坐北朝南厨房方位图》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