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相术/正文

周易经传美学通论

分类:相术作者:看流光飞去2025-04-29922
《周易》经传结构古代散文的体制

《周易》本经具有对卦式和沟通天人的编排特点,把本经与七种《易传》联结为一个整体加以观照,传具有后世序的文体特征。本文拟从对卦式、沟通天人、序的体例及经传合编与论说文的形态这四个方面,考察《周易》经传与战国秦汉散文几种结构编排形式之间的关系,力求以《周易》经传的结构为线索,揭示上古文学作品某些结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周易》经传的作者、成书年代与编排体例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赞成这种看法:《周易》本经的撰定及编次成于周初,《易传》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非一人所作,把经文与传文合编在一起,始于西汉的费直。这是本文所有结论的前提。
六十四卦是按照两两相对的方式编排的,每两卦为一组,可以分为三十二对。这种编排的本子出现甚早,流传久远,影响很大。本经具有这个特点,《易传》对此又作了明确的阐释。《杂卦》作者独具慧眼地发现了《易经》对卦式这一重要的编排方式,其阐发深得要义。《杂卦》没有按照六十四卦的顺序解说卦义,而是错综交互地叙述,错杂之中有一个规律,即大体上是把相邻的两卦联系起来对卦义进行说明。


究其渊源,如此编排,与《易经》的中心观念——阴阳不无关系。《易》卦象的基本符号是阴爻和阳爻,其中寓含朴素的对立转化观念,也寓含二分法的世界观。由此而来,全书六十四卦按照两两相对的原则来编排,自然顺理成章。

那么,对举的两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或者说,遵循什么宗旨选择对排的两卦?晋韩康伯在注中指出:“《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以同相类”和“以异相明”,正是《易经》六十四卦一?个基本的编排宗旨,在这个宗旨的支配下,才形成两两对举的编排形式。

“以同相类”和“以异相明”二者之中,后者占大多数。例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杂卦》)等等。乾道刚健,坤道柔顺。《比》卦旨在结群,故乐;《师》卦言军旅之事,故优。《震》卦讲的是雷动之象,在古人观念中,雷动又为万物起始初动之象,“万物出乎震”(《说卦》),故曰起;《艮》象为山,山为静止不动之象,故曰止。《损》为盛之始,《益》为衰之始。《睽》卦所言都是离家在外之事,《家人》卦讲的是治家之事。《否》为天地闭塞之象,《泰》为天地交通之象,二者卦象与性质恰恰相反。其他还有许多,不一而足。

《杂卦》所言属于“以同相类”的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等等。《革》卦义是革去已有的;《鼎》卦义是煮熟生食后取得新食,意在取得新物。两卦意相连属。“不进”与“不亲”都是否定性的行为和情感,故为同类。再如《临》与《观》二卦,具有动作的连续性,先临近,后观察。《萃》与《升》二卦也具有动作的连续性,先聚集,后上升。这两组也都属于“以同相类”型。

《易经》对于卦式结构及其遵循的原则,为后世许多著作提供了结构编排上的灵感。例如,《吕氏春秋》中采用“以异相明”或“以同相类”的方法组织篇章的例子屡见不鲜。仅列举几组标题相近的篇章,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联。《贵公》与《去私》,《劝学》与《尊师》,《侈乐》与《适音》,《不二》与《执一》等紧邻的几篇都体现了这种结构。仅从标题即可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贵公》强调公正的重要性,《去私》则主张去除私心,两者相辅相成。公正离不开无私,无私才能实现公正,二者互为基础,互相阐明。《劝学》鼓励人们积极求知,《尊师》则进一步指出对待老师应有的态度,两篇文章前后呼应,紧密相连。《侈乐》批判奢侈靡费的音乐,从反面论述;而《适音》则从正面阐述音乐应追求平和适中的道理。《不二》反对权力分散,提倡集中统一,通过否定“二”来强调“一”的治国理念;《执一》同样强调权力集中,直接以肯定的形式表达政治主张。一正一反,更加凸显了作者对君主权力分配问题的观点。

《吕氏春秋》的篇目编排虽然存在大跫的《易》式对卦型结构,但还属于局部现象,并不是整部书都如此。时至汉代,作者和编撰者更加有意识地注重书的整体结构编排,出现了不少精心编排结构的著作,《说苑》就是一部值得玩味的书。

刘向整理编定了多部散佚的古籍,他编辑编撰的书,基本上都有一个整饬的总体结构。《说苑》一书全部都是按照两两相对的原则来编排顺序的,或“以异相明”或“以同相类”。全书分为二十卷,依次是:《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

从卷目上看,《君道》与《臣术》,《建本》与《立节》,《修文》与《反质》六篇“以异相明”的特点非常明显。《君道》论述的主题是君主治国治民的原则、方法以及个人应具有的操守和德行等;《臣术》对人臣应遵循的原则、具备的才能及应坚持的操守等展开论述。君臣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对立,又相依赖。君道与臣术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发明。《建本》篇讲的是建立根本,主要说明立身处世、为政治国应首先做好的根本大事。“本”与“节”本来是相对而言的。《立节》讲的是树立名节,把《建本》中的主张具体化了,并对《建本》的内容作了一些补充,侧重臣民一方立论。《修文》主旨是兴修文教,制礼作乐,“文”是修饰,是加在事物本来天性之外的东西。与“文”相对的则是“质”,相连的一卷就论说“反质”,使事物回归本质,保持它质朴的本性,主要内容是反对奢侈、提倡质实简朴。这几对相反相成、互相补充、互相发明。



文章《周易经传美学通论》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772240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