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姓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1、源于姒姓,出自夏朝仲康封观于西岳华山,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姒泰华就是夏桀的宠臣之一,在其后裔子孙中,当有中国最早的华氏。
2、源自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宋戴公封子孙于华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宋国是由周武王封给微子(商纣王庶兄)以奉汤祀的。殷汤是子姓,正考父和华督都是汤朝的后代,华氏自然也就源于子姓。
当时的宋国拥有今河南省商丘县以东、直到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片地方。因此,这支华氏族人的最早发源之处在宋国,后来才逐渐繁衍到其他的地方。
华氏族人大多尊奉华督为得姓始祖。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世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郑世子华,就是郑伯的二儿子姬华,在鲁僖公八年农历1月,会同周王使者、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等盟于洮。
4、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公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公子华,即秦惠王的儿子之一,名华。公子华善武,为当时秦国大将。在秦公子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称咸阳华氏。
5、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出自元、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时期西域阿拉伯民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华姓发源地是哪里?
华氏家族起源于河南。在先秦时期,由于宋国的内部纷争,华氏族人分散开来,迁徙至湖北、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到了两汉时期,山东、江苏、安徽成为华姓的主要聚居地,其中一支北方的华姓族人迁移到了湖南。两晋时期,华氏族人进一步南迁,集中在江浙、湖北、安徽等地。隋唐时期,华姓开始向福建地区迁徙。宋元两代,华姓继续南下,抵达广东等地。明朝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中,山西的华姓族人前往华北、江苏、安徽等地。明清两代,部分华姓族人迁往台湾,还有一些则分散到西南、西北以及东北地区。
文章《华姓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