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或“鬼节”。传说该日地府会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然而,为何把中元节称为“鬼节”呢?“鬼节”又有哪些禁忌呢?恐怕很多朋友就不是那么清楚了。请看郑博士给朋友们所做的解说,供大家参考。
中元节,即盂兰盆节通常是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或者十五这一天,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中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认为这个月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们在中元节这天晚上除了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奠鬼神。
中元节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可谓僧道俗三流合一。
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也在中元节这一天搞一些祭奠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预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空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奠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七月十五日那天,人们会在街口村前搭建法师台和施孤台。法师台前方供奉着地藏王菩萨,用于超度亡魂;下方摆放着一盘盘用面制作的桃子和大米。施孤台上竖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午后,家家户户会将整猪、整羊、鸡、鸭、鹅以及各种糕点、水果、瓜果等贡品放置于施孤台上。主持仪式的人会在每件祭品上插入带有蓝、红、绿等色彩的三角形纸旗,上面写着诸如“盂兰盛会”、“甘露门开”之类的文字。仪式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拉开帷幕,随后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僧众诵读各种咒语和真言。接着进行施食环节,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此过程称为“放焰口”。
布田: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
水旱灯: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施歌儿: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与中元: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所以,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的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艳服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在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世界各地的华人界时都将举办祭奠、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跟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最后,郑博士尤其说说“鬼节”的相关禁忌: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可能地避免出门。若碰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源自:郑博士博客
文章《中元节是不是鬼节》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