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最初并没有“富”字而只有“福”,“福”左部为“示”,古义为祈祷、祭祀,右部为“畐”,表示容器,因而“福”最初即是与祭祀相关的物品。祭祀、祈祷,即是为了求好运,而丰厚的物品又是财富的象征。这便是“福”最初的涵义。
伴随社会的进步,文字愈发抽象化,其意义也更加精准,“福”的双重含义逐步分化成了两个独立的字——“福”和“富”。其中,“福”象征幸运,“富”则指财富充裕。尽管两者如同兄弟般分家,但血缘关系依旧紧密,“福”与“富”之间依然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一点从古人的诠释中便能略知一二。“福”偏向于抽象概念,“富”则更侧重具体事物。在阐述抽象的“福”时,古人常用具体的“富”作为参照。汉代学者刘熙在其著作《释名》中提到:“福,即富。”《礼记》亦云:“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拥有一切自然便是富足。而《礼记》中的另一章节《郊特牲》又指出:“富也者,福也。”由此可见,“福”与“富”在大多数情况下表达的是相同的意义。“福”包含“富”,“富”是“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福和富在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福”是万事吉顺的统称,每逢年”有关的各种事物便都出现了,而其中最受大家喜欢,也为文人墨容所青睐的便非对联莫属。说到有关“福”的对联。必须提到山东曲阜孔庙大门上的楹联: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该对联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崇敬孔子而题的,其中的“章”字竖划加长,意为“文章通天”。
“富”字头上没点,意为“富贵无头”,其高度评价和美好寓意不言而喻。“福”与“富“都有“禹”部。古人常说。福与富都有“一口田”,人有了田便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无忧,衣食自得,福气当然也就来了,因而有“一口田,福禄全”的说法。现在我们知道,所谓的“一口田”并非是先贤造字时埋下的伏笔,而是随着文字的演变而产生的;至于两字所共有的“舀”部。既然知道了“富”是由“福”变化而来,那有相同的部分也就很正常了。但无论如何,古人总是在用自己的才智向我们说明“福”与“富”之间的必然联系,不仅在字体和文化传承上关系密切,真正的福气又哪能离得了财富的支撑呢?
文章《福报能转化成功的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