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帮神一样的人物存在。就像读到的那句话:“人类就像是一条历史长河中的鱼,只有某几条鱼跳出河面,看到世界的法则,但是却无法改变,当那几条鱼中有跳上岸,进化了,改变河道流向,那样才能改变法则。”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不断追寻内心的东西,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和否定自己的一些思维模式,尝试重构自己的底层逻辑,这篇文章作为这段时期不断探索的一个简短总结,因为这条成长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当今社会生存,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有五个层面的需求。而在实际奋斗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首先把财富当作首要目标,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接着开始研究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传统意义上的“财富=钱”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甚至是极其愚蠢的。钱从来就不是财富本身,它只是财富的一种替代品或衡量标准罢了。如果用钱来代表财富,那么财富一定会不断贬值。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财富=资产”,而资产本身是可以持续产生增值效应的。 在不断学习和了解牛人经历的过程中,我发现牛人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一直隐约觉得自己的思维局限受到了整个成长环境的巨大制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站在可观测到的宇宙边界之外,默默地注视着地球上的你一样,令人感到无比渺小。想体验这种感觉?推荐观看视频《直观感受数量级视频》,或者尝试玩《宇宙的刻度游戏》。当你用这样的视角看待自己时,整个世界都会有所不同。 在这里记录一些自己学到并正在不断实践的牛人思维: 1、顶级思维——制定规则 用互联网的通俗语言来说,屌丝就是在规则中挣扎的人。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有其自身的规则体系存在。但在屌丝的成长过程中,很少有人教导如何构建顶层规则,因为顶层规则的设计往往掌握在精英阶层手中。在某些国家,规则的制定具有生杀大权,想死就死,想生就生,因此许多人因此沉溺其中。 而牛人往往是那些掌握了一定规则的人,在现实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论,都能所向披靡,因此常被称为牛人。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些人掌握了信息后,其物质和能量都在不断扩大,形成了正向循环。当无法突破这一层理解时,牛人和屌丝之间就会形成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因为在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中,我们总是遵循别人制定的规则,而没有耐心去思考其背后的“为什么”,那些敢于思考的人就像跳出河流的鱼,瞬间就长出了翅膀。 李嘉诚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何管理庞大的商业帝国,他表示自己更多是在做的事情就是提问,询问当前的各种变化与其集团有何关联。例如新媒体的出现会对他的媒体集团产生什么影响?然后他的团队就会去研究这个问题。通过问“为什么”的方法论,就能不断触及规则,顺应规则,甚至改变规则。 各种牛人推荐的书单,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几类:自然科学(世界运行规则)、社会科学(人类组织内的规则)、各类心理学(自身思维的漏洞)、历史(规则的效果)、财经(方法论)。 2、杠杆思维——放大效应 很多人喜欢引用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来描述杠杆效应。而在牛人眼中,杠杆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所有的信息、物质和能量都可以通过杠杆来放大。 比如:财富投资中的房产投资就是一个简单的杠杆效应,只需支付30%的首付款,就能撬动100%的房产,甚至流行过通过规则实现零首付的方式,最终获得资产的增值。 商业模式的核心往往就在于杠杆的应用,比如小米虽然雷军一直强调互联网思维,但其100亿的估值也不是凭空得来的,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杠杆作用。巴菲特强调看不懂科技行业也是因为这个行业拥有巨大的杠杆,一堆神奇的企业,市盈率高达100以上。 信息方面,比如雕爷的网络文章,每次雕爷发布一篇文章,第二天几乎所有互联网科技报道都是围绕雕爷的文章展开,各种分析文甚至批判文层出不穷。雕爷不花一分钱,网络媒体免费为其宣传。 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杠杆的使用更是不可或缺。所谓的屌丝,总是通过出卖劳动力赚钱,而更进一步的老板则是通过组织杠杆获取利润,最后的资本家完全依靠金融杠杆获利。而牛人对杠杆的掌控和应用堪称叹为观止。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强的自我价值认同感,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牛人不是活在当下,他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未来的自己。 看过很多励志文章,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老板为了偷学行业规则而去打工的故事,类似于李嘉诚偷学塑胶花而打工的经历。翻阅各种牛人故事,其中都有一个核心点,即他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感不是来自所谓的老板表扬或其他人的赞赏,而是源于内心那颗不断超越自我的心。 而普通人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则完全或者大部分来自外部,比如有钱就可以向别人炫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甚至通过物质的奢侈消费来满足自我价值感。而对牛人来说,金钱只是对他们闪耀思维的一种奖励罢了。 如果一个人无法形成自我价值观的认同,就无法建立稳定的思维体系,容易受到诱惑,因此很多事情只能浅尝辄止,很难成长为一个牛人。另一方面,自我价值认同感也可以延伸为一个人的自律、独立思考能力、目标感强等特质。 而这种自我价值感的形成需要对整个世界运行规则的了解和学习。比如了解了财富的理念,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财富安全感,而不用整天担心失业的风险。 以知乎的牛人“采铜”为例,他提到的对于事情的评价方法论可以用二维思维来考虑:一是收益值,该事件将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均可计入),二是收益半衰期,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更久。我们应该更多地集中精力去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和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 对于收益值和半衰期的判断源于我们对自己价值认同的判断。比如在牛人眼中,有价值的跳槽只有一种,那就是能力已经达到相当高度,找到更大的平台或者被挖走。 4、反直觉思维——我们知道的其实是错的 这种思维源于科学松鼠会关于“化学渗透”的文章。 其中最牛的思维体系架构就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自然科学中的各个领域并非齐头并进,有些学科是另一些学科的基础。主要的层次系统是这样的: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越前面的越基础,每一种科学在人类最初认识时可能是独立的,但深入探究后,你会发现需要前面一层的大量知识才能有所突破。 反直觉思维最简单的反例就是:“更重的物体下落更快”,这是一个简单却错误的直觉。另一方面,直觉的缺陷在于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就像《穷查理宝典》中提到的人类偏见一样,这些偏见实际上源于人类的天生直觉。 牛人之所以被称为牛人,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境界在不断提升和扩展,懂得原有的无往不利的思维只是在某些范围内有效,就像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区别一样,站在经典物理学的巅峰并不代表现代物理学不存在。 我依然走在否定之否定的成长道路上,与各位共勉。文章《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