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心理现象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自古以来,人类就对这种现象充满好奇,不懈探索,直到今天依然在努力揭示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本质。尽管心理现象极其复杂,但对我们来说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每个健康的人都会不断经历各种心理现象,并能清晰地意识到这些过程。比如,我们可以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尝到味道;可以回忆过去的经历;可以思考并进行创新;还能想象未来的美好场景。与此同时,我们还会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满足、痛苦、忧伤等。这些精神活动构成了普通心理学所说的“心理现象”。为了便于研究,普通心理学通常将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二)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如需求、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人格等。
普通心理学的整体框架正是基于对这些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成果构建起来的。因此,普通心理学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例如,面对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大小、形状、颜色,闻到它的香气,尝到它的味道,触摸到它的质感。这些都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类型。
2.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整体属性的反应。知觉比感觉更复杂,它是建立在各种感觉基础之上的。当我们了解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味道、香气等属性后,就能形成对该苹果的整体认知,这就是知觉。知觉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三类。此外,普通心理学还研究错觉、幻觉等特殊知觉。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或经验的反映,是一种比感觉和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例如,我们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或读过的一本书,过一段时间后仍能认出,甚至无需再次查看就能在脑海中回忆起主要内容,这就是记忆现象。记忆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人一生的知识积累几乎完全依赖于记忆。因此,“记忆”一直是普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进入记忆研究领域以来,至今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理论的方法继续深入探索,近百年来人类已经发现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和规律,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普通心理学的记忆部分正是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4.思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解决各种问题,如解答数学题、撰写文章、技术创新、工程设计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思维”来完成。思维即是我们常说的思考过程,它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及具体化等环节实现。思维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类型主要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等。
文章《心理问题有几种类型》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