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族民间流传的故事提到:当年轩辕黄帝挑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宫廷卫士,猫托老鼠代为报名,结果老鼠忘记了此事,导致猫未能入选,从此与老鼠结下怨仇。大象前来参赛,却被老鼠钻进鼻孔,吓得逃走。其他动物起初推牛为首,但老鼠跳到了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在第一位,猪排在最后。老虎和龙不服气,分别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位列鼠和牛之后。兔子也不服,与龙赛跑,最终排在龙之前。狗不满,一气之下咬了兔子,因此被安排在倒数第二位。蛇、马、羊、猴、鸡依次经过一番较量,最终确定了各自的顺序,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排列。这些传说虽非科学解释,却反映了人们试图解释十二生肖选择的渴望。2. 中国古代学者从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读地支与生肖的对应关系。黑暗混沌之时,鼠在接近半夜时分活动,咬破混沌,开启天地,因此子属鼠。天地开辟后,接着需要耕耘土地,“地辟于丑”,牛耕地,象征开辟土地,所以丑属牛。寅时为人出生之时,生死轮回中,无人能免一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还有敬畏之意,因此寅属虎。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属离卦,离卦象征火,其中包含阴爻,代表太阳即月亮之精玉兔,因此卯属兔。辰为三月的卦象,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自然属龙。巳为四月的卦象,此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时光,如鱼得水一般。另外,巳时为上午,此时蛇正归洞,因此巳属蛇。午为下午之时,阳气达到顶峰,阴气开始滋生。马这种动物,奔腾飞跃,四蹄腾空,却又时常触地。腾空为阳,触地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动,因此成为午的属相。羊,午后吃草最为适宜,容易长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未之后申时,日近西山猿猴啼鸣,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因此猴配申。酉为月亮出现之时,月亮属水,对应坎卦。坎卦,其上下阴爻,中间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因此,酉属鸡。夜幕降临,为戌时。狗是守夜的家畜,因此与戌结缘。随后亥时到来,天地再次陷入混沌,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一般,亥时夜晚笼罩着世间万物。猪是只知道吃喝的浑浑噩噩的生物,因此成为亥的属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持有此观点。3. 按中国人的阴阳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依据动物足趾的奇偶来划分的。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通常是相同的,而鼠独有前足四趾,后足五趾,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自然排在首位,其次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狗,五趾(奇);猪,四趾(偶)。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判断阴阳要看足趾数目。鼠前足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符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分类方法,借鉴了洪巽的分类法,二者大同小异。

文章《牛一和牛二的关系》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