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的风水学,在宏观上,主要分成“形势”和“理气”两派。当然,也有二者融合之后所形成的八宅派、阳宅三要派、三合派、三元派、紫白飞星派以及八卦派等等。但风水学派间的区别差异,主要还是集中在“形势派”和“理气派”之间。
风水学派别之分的肇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周礼》中记载西周设立的一类官职“地官司徒(土)”中便有专门负责考察自然地理条件以做选址规划的官员,而另一类官职“春官宗伯”中也设有专门通过卜筮、占星、观阴阳等方法为宗庙、宫宅陵墓等选址的官员。这两种官员选址所用的不同工作方法,便是后世风水学中“形势派”和“理气派”之区别的源头。
《周礼》中“地官司徒”的记载
秦汉是我国风水学的成长期,其时,大量新的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思潮大大推动了风水学的发展。天文学和谶纬之学的掺入,使风水学的派别之分开始扩大。先秦时期的两种选址方法,在此时被分别发扬光大,分别被称为“形法家”和“堪舆家”。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时期所谓的“形法家”和“堪舆家”是民间根据风水师的工作方式给出的不同称谓,风水学者内部并无明确的界门之分。
唐宋时期是我国风水学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风水学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新的理论、著作大量出现,并且与新的思想、科学技术相结合,最终“形法家”和“堪舆家”分别发展成为“形势派”与“理气派”,二者也是在这一时期有了明确的宗派之分,各立门户。
形势派,简单地说,就是注重实地观测山水地势,以龙穴水砂为四纲,寻找生气旺盛之所。此派的发扬得益于唐代的风水大师杨筠松,他的风水理论强调“山龙落脉形势”,并用毕生精力著述阐释,授艺推广,使形势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杨筠松
理气派,又称三元里派,其发展主要归功于北宋初期的陈抟。理气派的核心理念是“气论”,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山川地形仅能影响“气”的形态,而更为关键的是“气”会因为宇宙元素(如星体运行、季节更替、阴阳平衡、时间流逝以及人的行为等)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理气派与易学、八卦、天文学等学科联系更加紧密。“气论”的提出,使风水学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风水学的一大进步。
以上是风水学“形势派”与“理气派”区别之源流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风水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网。
文章《理气派风水书籍》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