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真正意义上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若按我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为立夏。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依据的是“大阳黄经”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当太阳黄经达45°时为立夏节点。“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立夏之后,日照时间增加,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从降水的时间分布来看,我国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即东南季风盛行的时期,因此我国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雨热同期”。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迅速,需要充足的水分,而夏季正是我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同步,水热配合良好,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我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典型的“雨热同期”气候;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等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交替时节,虽然降水量较少,但也呈现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因此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等地的气候同样属于“雨热同期”。这种“雨热同期”的气候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光照充足、降水丰富、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是农业文明形成的重要基础。
公历 2035年5月5日 23:55 立夏
农历 乙卯(2035)年三月廿八
文章《2035年立夏是几月几号,2035年什么时候立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