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相术/正文

阴阳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

分类:相术作者:傲血狂沙2025-04-28799
阴阳是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最初是对两种具体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对立关系的一种朴素直观的认识。例如,阳光的向背,面向阳光为阳,背向阳光为阴;事物运动上升为阳,下降为阴。古代思想家进一步认为,所有现象都存在正反两面,并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中对立且相互消长的两种物质力量,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阴阳是所有事物产生的根源。
《周易·系辞·上》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是指无形无体的东西,虽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这里的“道”指的是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如《道德经第十二章》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大宗师》也提到:“夫道一生天生地”。由于世界的原始运动而产生万物,“物”的变化产生了阴阳两端,这是事物变化的开端。因此,“道”也被视为原始之气的运动。到了西周末年,伯阳父用阴阳活动解释地震,《国语·周语上》记载:“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老子四十二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肯定了阴阳矛盾势力是事物自身固有的。这段话体现了老子关于万物生成的观点,他认为:“道”描述的是产生原初混沌之元气的过程,这元气孕育了天地,天地又生成了阴气、阳气以及和气,和气进而衍生出千差万别的物质。万物都包含着阴和阳,阴阳混合适中便能生成新的和气,说明阴阳是有物质基础的,是由天地自然规律“道”的变化而来的两种不同概念。并且,“道”的运动分为两个方面:发展与转化,即所谓的“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之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都是有或无的统一,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辩证因素,说明阴阳的原始本源是唯物的,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中医也沿着唯物主义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因为《老子》是我国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经典,老子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与《黄帝内经》的创立时期相近,因此,《黄帝内经》受到老子的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已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并与医学紧密结合,不能仅仅依据老子简单的阴阳学说来推断经验。



文章《阴阳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saybook.cn/n/1847321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