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和果一定是重叠在一起的,我们的传统认知,此刻的起点到目标终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不是,其本质是重叠的,所以因果同步,即因即果,起点即是终点。所以,当想要任何一个答案,你记住,在你这里就有,一切现成。在佛教中叫“启建坛城”,所谓坛城,即“完整的本尊世界”。在梵文中,称其为“曼扎拉”,直译是“圆形围绕”。其意义就世俗象征性坛城而言,即对于所依本尊无量宫殿中心做周围围绕,或者对于能依主尊,众多圣尊围绕。
我们看《隆中对》,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两个人在隆中交流,诸葛亮当时只是一位山野匹夫,又没有资讯、没有杂志报纸、没有门户网站,也没有情报人员告诉他信息,如何能够了解天下大事、指点江山呢?其实就是他在房间里立刻启建一个坛城,这个坛城就是天下,这就是邵康节说的“一物本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但知万物倍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这时候你要认知到,当你启建坛城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在当下里去找答案,都会浮出水面,不是未来才出现,是当体出现,这叫外应。

当我们不需要启建坛城的时候,在内在答案也会出现,就是闭上眼睛,松果体天眼都会自动给你呈现图像影像,乃至甚至我们心里会听到某种声音。那么这种内应什么人适合启修呢?一定是豁达磊落、不拘小节的人适合。墨守成规、较真拘泥的人,会执著感应甚至走火入魔,幻听幻觉,幻觉与精准的内观是不一样的,大家要明白!什么样的人这种内观会容易出现呢?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玩的人、怀着满腔的兴趣、带着一种轻松的心去研究《周易》,兴趣是激励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生命的快乐体验,而不是带着一本正经要出人头地、要挣大钱、要让人佩服自己的沽名钓誉心态。像练武的人带着轻松感容易练出来,如琴弦崩的太紧就容易断,这是内应要注意的一个特点。
从外应、内应到密应,是一个次第,不可逾越。如果你一听密应这么好,直接修密应,不可能,你根本做不了。所以道家讲法术,“懂得符咒妙,唤得鬼神叫,不懂符咒妙,使得鬼神笑”,“叫”是什么意思呢?真正达到天人合一、懂得用符咒,鬼神都能听你使唤,对你俯首称臣。但如果你没达到这种高度,却擅自乱用一气,就会被鬼神贻笑大方。
因此,达到密应层次的人必须修行并有所成就,在佛教中称为“明心见性”,而在道教中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总之要得道。一旦达到“得道”的境界,就能与圣人和祖师相通。远古时期的伏羲、文王,文王身为帝王,孔子为圣人,以及历代祖师的强大能量都汇聚于我一身,所以尽管我们看似渺小平凡,却代表着一个庞大的能量群体。就像派出所的小警员,虽然身材不高大,能力也普通,但他背后代表的是中国政府的强大支持,触犯他就等于对抗政府。小交警站在那里,虽然看起来瘦弱矮小,但司机即便人高马大,见到交警也会乖乖服从,因为背后的力量强大。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修证达到一定高度,就像交警一样,你背后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将成为你的力量。如果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却随意干涉交通,只会自找麻烦,大家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吧?
所以要知道这三个次第,那么在初期外应的学习上,要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多看多学多听,一定要拜祖师爷,不拜祖师爷永远学不到真髓。那么有人会问,拜哪位祖师爷呢?如果学梅花易数,就是陈抟、邵康节这些祖师;如果学易理派,那就是文王、孔子、王弼这个体系。那么包括风水学的郭璞、袁天罡、李淳风,六爻卦《火珠林》的麻衣道人、刘伯温、王洪绪,乃至各种学科的祖师爷,你对哪本书有兴趣,对哪本书有好感,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你的祖师爷。
文章《糖蜜果》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