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我们每一年都要度过的节日,对这一天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年夜饭的场景了,这顿饭鸡、鸭、鱼、肉样样都是不会少的,家人们共进一顿丰盛的晚餐,也是人们回望即将过去的旧年,展望新年的一种方式。
庆祝除夕的意义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末尾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末尾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这一天人们还要干什么
1、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都是家中的长辈,晚辈们只能坐在末席。

2、除夕祭祖
祭祖是除夕的第一件重要事情。在我国众多地方,这一天,百姓会在家中摆放丰盛的饭菜,点燃香烛,由长辈带领晚辈行叩拜之礼。北方部分乡村还会在家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先画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佳肴,全家人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感。
3、除夕发压岁钱
古代给孩子压岁钱的方式与现代有很大差异。那时使用的钱币多为大钱、新钱,并用红绳串成不同形状。有的串上百枚铜钱,寓意“长命百岁”;有的则塑成龙形、鲤鱼形、如意形等吉祥图案,象征“钱龙”、“钱余”,流传至今,寄托着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文章《除夕来历》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