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炎热天气的终结,此时仍处于暑热阶段,并未脱离高温环境,直至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才能宣告暑气消退。在初秋时节,天气依旧酷热难耐。“热在三伏”的说法广为流传,同时也有“秋后一伏”的俗语,表明立秋之后至少还会有一段持续高温的日子。根据“三伏”的计算方式,“立秋”当天通常还处于中伏阶段,这意味着炎热天气并未结束,真正的凉爽往往要等到白露节气之后才会显现。因此,酷热与清凉之间的界限并非以立秋为标志。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公历 2024年8月7日 08:09 立秋
农历 甲辰(2024)年七月初四
文章《立秋的时间》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