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之缘起
关于《易》的起源,目前存在多种说法,但大多无法通过科学验证。说法繁多,让人无所适从,不如回归传统,依据有据的说法来阐述。这首先应参考《系辞传》,因为它是最先解释《周易》的著作。追溯根本,相信《系辞传》比相信某些猜测更为可靠。
《系辞·上》提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敌。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这段话表明,《周易》自创立之初便旨在揭示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从而造福民众。它是作者长期观察天地万象的基础上,以卦画形式对天地框架、宇宙生成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模拟。天地框架、宇宙生成究竟是怎样的呢?《系辞·上》进一步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系辞》对宇宙生成与《周易》创制作出的统一解释。“两仪”在象征意义上指代天地,之所以不说大地而称两仪,是因为两仪不仅指天地,更重要的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种现象,天地只是两仪最显著的具体表现。两仪从何而来?源于太极,太极是宇宙的原始状态,因其遥远而被称为太极。太极如何生出两仪?这需要借助阴阳鱼的太极图来理解。(太极图的具体创作者不明,但其起源极为久远,西安半坡出土的陶罐上就有阴阳鱼纹。)太极图在一个圆形内,用一条流动的曲线分割成两部分,一半为白(阳),一半为黑(阴),习惯上称为阴阳鱼。实际上画的并不一定是鱼,其更抽象的意义在于阴与阳的胚胎。中间用曲线分隔并非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这个圆形的流动性。古人认为,宇宙最初始的状态是混沌不分的元气,它是万物的胚胎,蕴含着生机。元气流动分化为阴气与阳气,阳气轻盈上升为天,阴气厚重下沉为地,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地开辟,即宇宙的最初生成。《周易》中的阴阳爻是对阴气与阳气的模拟。至于作者为何这样解释宇宙的生成,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基于对天地历象的观察,进而逆推得出的结论。太极图的标准画法应该是:中间流动的曲线,其两端应在上下垂直的位置,曲线呈纵向流动。按照易图的惯例,上为南,下为北。在我国中原地区观察天地历象的变化,可以认识到,一年的阴阳分界线正好位于冬至与夏至的分界线上,冬至是太阳从离我们最远的南端开始逐渐向北靠近运动的起点,而夏至则是太阳从离我们最近的北端开始向南远离运动的起点。太阳向靠近我们的方向移动时,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反之,则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春分与秋分两个节点上正是阴阳平衡之处,不过春分的趋势是阳气增长阴气减少,明显的特征是天气越来越热;而秋分的趋势则是阴气增长阳气减少,天气逐渐转冷。每个回归年,天地历象都会重复这一周期性的变化,永不停歇。探究这种运动的原因,促使人们领悟到宇宙就是这样产生的。宇宙运动的最初动力并非上帝推动,而是阴阳的产生。
“两仪生四象”也是通过对天地的仰观俯察得出的结论。阴阳产生后,只要宇宙在运动,就必然会出现四象。例如一座山峰,只要区分出阴阳,太阳升起时前面明亮后面阴暗,正午时前后都明亮,日落时前面明亮后面阴暗,夜晚时前后都阴暗。最典型的例子是月亮的变化,满月为阳,新月为阴,阴阳两象一旦形成,就必然会经历上弦月到下弦月的过渡。对于宇宙而言,最初浑然一体,浑圆分化出阴阳,阴阳随即呈现四象。
从受光的角度来看,四象就是阴阳的背向;从方位上来看,四象就是上下左右,或东西南北;从季节上来看,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周易》如何模拟四象呢?朱熹解释时,以阴阳爻两种符号为基础,组合出四种符号,对四象进行了模拟,解释说:“四象昔,阳之上生一阳则为一,而谓之太阳;生一阴则为二,而谓之少阴;阴之上生一阳则为二,而谓之少阳;生一阴则为二,而清之太阴也。”这种说法比较符合天地自然的本来面貌与《周易》的实际。
至于“四象生八卦”,这明确说明了八卦的起源。四象如何生出八卦?《系辞·上》指出:“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系辞,下》又提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就是说,六十四卦之所以由六条爻线组成一卦是“兼三才而两之”。那么三爻的八卦显然引入了三才的观念。用爻画对四象进行模拟,每象只有两条爻线。如果按照三才的要求增加为三条爻线为一卦,阴阳爻两种符号就可以搭配出八种不同的卦图来,这就是乾、震、坎、艮、坤、巽、离、兑。于是产生了八卦。为何引入三才的观念呢?从《系辞》所说的“三极”可以体会到,这是古人对空间的模拟。古人认为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淮南子·齐俗训》中提到:“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宙不仅是历象显示的古往今来,还包括三维的空间,因此要全面模拟宇宙,还必须加入三维因素,三极就是三维,仅有上下左右只是二维的平面,宇宙是立体的,还必须加上前后这一维。仅仅从两仪分析,有了两仪,自然会出现一个两仪之间的中点,空间应当是上中下、左中右,《老子》将其称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认为上是天,下是地,天地之间就是万物,万物以人为代表,故中为人,这就是“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如果从物种演化角度看,有雌有雄就会产生新的生命,有父本有母本就会产生新的物种,有父有母就会生育子女。只要有阴阳,第三者就会产生,这就是“二生三”。三是衍生的开始,所以《周易》特别看重“三”。《系辞》中提到“参(三)伍(五)以变”,《说卦》中提到“参天两地而价数,观变于阴阳而生卦”。三是奇数,奇数为阳,故称三为天数,二是偶数,偶数为阴,故称二为地数,阴与阳的一二与阴阳衍生的三,合起来就是五,所以三与五里蕴含着天地变化的玄机。
八卦产生后,按照《系辞》“因而重之”的说法,即将两个三爻卦叠加起来,以六条爻线组成一卦,就产生了六十四卦。需要注意的是,六十四卦不仅仅是用八卦去重复排列,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三才的再造。
文章《易五的小说》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