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达尔现象是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
物理现象.
化学变化要有新物质生成.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物理现象,化学反应在这并没有产生
2、物理学中什么是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只有胶体才会出现这种现象。拿手电筒横向照射胶体溶液,垂直光术的角度去看会发现有一条通道。

书上有说
3、丁达尔效应是否等同于丁铎尔效应
两者实为同一概念。
当一束光线穿透胶体时,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胶体内部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这种现象被称为丁达尔现象,也称为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或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
产生原因: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若粒子远大于入射光波长,则会发生光的反射;若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会发生光的散射,此时观察到的是光波围绕微粒并向四周辐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即为光的散射现象或乳光现象。由于胶体粒子的直径通常不超过100纳米,小于可见光波长(400纳米~700纳米),因此当可见光穿过胶体时会产生显著的散射效果。而对于真溶液,尽管分子或离子更小,但由于散射光的强度随着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因此,胶体能够表现出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无法显现,可以通过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需要注意的是,当光线穿过悬浊液时也可能出现光路,但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较大,导致产生的光路较短。
当一束光线穿透胶体时,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胶体内部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这种现象被称为丁达尔现象,也称为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1820~1893年),首次发现了这一现象并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主要归因于胶体中分散质微粒散射出的光。丁达尔现象的原因在于,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若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若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此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并向四周辐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的大小通常不超过100纳米,小于可见光波长(400纳米~700纳米),因此当可见光穿透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尽管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够表现出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无法显现,可以利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4、丁达尔效应是否仅在胶体中产生
并非如此,浊液同样存在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用来区分胶体与溶液的,并不代表只有胶体才有丁达尔效应。
不是的,这是光的一种特性,属于物理性质。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若粒子远大于入射光波长,则会发生光的反射;若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会发生光的散射,此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并向四周辐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即为光的散射现象或乳光现象。
不是。
文章《丁达尔效应是哪本课本》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