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日历2022年,5月22日是农历四月的最后一天,下一天,即5月23日并没有迎来农历五月,而是“闰四月”。这是怎么回事?
在阳历中,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定义为一个回归年,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而中国传统农历则基于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12个月共计354天或355天,较阳历年少了11天。为了协调两者的差异,古代人采用了增设“闰月”的方式。现行农历的“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2至3年需增加一个月,该月称为“闰月”。其设定依据是二十四节气。农历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每个月都有特定的中气。若某个月仅包含节气而不含中气,则此月被视为上一个月的“闰月”。例如,2022年5月20日,农历四月二十八为“小满”,下一个中气“夏至”则在6月21日的农历五月初一,而中间的这一月(5月23日至6月20日)仅有“芒种”一个节气,因此被定为“闰月”。因其紧接四月之后,故称为“闰四月”。
受“闰四月”影响,自此以后,庚子鼠年内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在阳历中的对应日期相较去年来说,都将向后推迟18天。
文章《农历闰年表》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