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以封地名为氏。
彭祖的后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后代有被封在暨的,在今天的江苏省江阴县东莫乡城,也有说法在常熟市的。他的后代子孙于是就以封地暨为姓,形成暨姓。

2、出自概氏所改。
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弟弟夫概,其支子以概为氏。后为避仇改为暨氏。又他姓中有的为既姓,而既与暨两字互为通假,经常混用,而有误改暨氏。
3、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诸暨郢,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春秋时期,越国就有位大夫名叫诸暨郢,是一个著名的谋略家。
因此,暨氏家族虽然一直都繁衍于江、浙一带,却是黄帝的子孙。中国的广大领域上,以暨为地名之处有两个,一个是晋唐之际,在江苏江阴东方的暨阳,另一个即现在浙江省的诸暨县。暨阳和诸暨都在江浙地区,与长久以来的暨氏家族活动于江浙一带的渊源是一致的。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一段记述,也可以看出长久以来暨氏与吴地的深厚渊源,同时说明了在唐代中叶,有许多暨姓子孙改为姓周的情况。望族居于渤海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沧县。故暨姓的始祖是彭祖。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暨氏或许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汉族姓氏,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地区,该姓氏并未跻身百家姓的前三百名之列。根据宋版《百家姓》的记载,暨姓排在第三百四十五位。同时,在大陆和台湾的百家姓排名中,暨姓同样未能进入前一百名。早期,“暨”是古代某一地名中的一个字,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阴县的诸暨。后来,有贵族被分封到诸暨,其后裔便以封地名为姓氏,简化后称为暨姓。传说中,黄帝的后代里有一位名叫彭祖的人物。到了商代,彭祖的后人成为爵士,并受封于诸暨。起初,他们因封地得姓,形成了暨氏家族。另一种说法认为,在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名为诸暨郢的大夫。在其后代中,原本的复姓逐渐分化成了诸姓和暨姓两个单姓分支,其中一部分人就成为了暨姓。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提到,春秋时代,吴王夫概的后裔中有人以“概”为姓氏,但由于避祸改姓,其中部分人变成了“既”姓。而“既”与“暨”两字在古代可以互相通用,经常混用,因此“既”姓也可以被视为“暨”姓的一部分。
三、郡望堂号
郡望
余杭郡:本来是秦朝的会稽郡所管辖的余杭县。东汉的时候又隶属于吴郡。南朝陈在此设置钱唐郡,隋朝的时候改名为余杭郡。在今天的浙江省境内。
渤海郡:西汉时期设置。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一带。
堂号 ()
关内堂、旌孝堂:晋朝时期的暨逊,被封在关内,称为关内侯。他很孝敬父母,于是朝廷为了表扬他的孝行,在他的门前立了一块牌坊旌,所以又叫做“旌孝堂”。
文章《啜姓氏的由来》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