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1850年本身来看,这一年的发生并无特别之处,它不过是道光三十年而已。此时的道光帝已年迈体衰,无心治理国家,实际上,自从八年前签署那些屈辱的条约后,他就已经意志消沉了。从道光即位到那时已有三十年,这段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道光二十年之前,这一时期的道光帝致力于整顿漕运、平定张格尔叛乱、实施虎门销烟等事务,展现出一定的活力。然而,历史对道光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作为帝王,他的资质有所欠缺”。尽管如此,道光确实是一个勤政且节俭的君主(不过他的节俭更多是一种吝啬)。然而,在道光二十年那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之后,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后的十年间,道光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态度,未采取任何振兴国家的措施,因此在道光统治的后十年,清朝的国力持续下滑。
作为皇帝,道光的资质不足,如果再不选个好点的继承人,大清真的就完了。可是道光选的继承人真的并不是多么出色的。道光帝有子九人,皇二子、皇三子早殇;皇长子奕纬让道光一脚踹蛋蛋踹死了;这三个是死人,皇位指定无缘。皇八子、皇九子在道光挂的时候还小,不作为皇位继承人。那么剩下的皇子就剩下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䜣、皇七子奕譞。其中皇五子奕誴过继给了道光帝弟弟,而且他素来不被道光帝喜爱,皇七子奕譞在皇位继承上没有优势。所以皇位就在老四和老六之间产生了。
为什么奕詝会最终胜出呢?我认为,如果在历代帝王之中选择一个皇帝最佳奥斯卡影帝的话,咸丰绝对会入选,这哥们太会演了,道光打猎他一个猎物不打,说“这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不忍伤害生灵”。道光问政,奕䜣侃侃而谈,他只是哭:“父皇春秋鼎盛,不需要我过问政事”。刚才咱们说了道光作为帝王他的帝王智慧不足,即便在当皇帝前被嘉庆封为智亲王。最终他的选择就是这个老四这小瘸子的原因。
回到1850年,过完年后,道光忽觉身体不适,正月十四,道光崩逝于圆明园慎德堂。遗诏“皇四子为皇太子,皇六子为恭亲王”。可是在即位后,老四就显示了自己的本性。并没有遵奉父皇的旨意,给予六弟重任,终咸丰一朝,奕䜣仅仅拿着一个恭亲王的虚职,做了一个闲散王爷。

咸丰即位仅仅一年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被他赶上了,中国最内忧外患的时候也被他赶上了,中国历史上最祸国殃民的女人也被他纳入后宫了,虽然他演的非常勤政,改革力度也貌似很大,但是当一片森林已经旱死,你下一辈子雨也救不活了,所以,老冯觉得咸丰的能力不如老六,他的即位时他爹随性安排的,对国家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个“好时候”就是道光驾崩的哪一年——1850年农历庚戊年!大清从此一步一步走向了亡国的深渊。
文章《庚戌年是哪一年怎么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