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A. Ladins, 1957)利用自编的两段文字研究了首因效应现象。他所编写的文字主要描述了一个名为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其中一段将吉姆描绘成热情外向的人,另一段则相反,将其描述为冷漠内向的人。例如,第一段提到吉姆与朋友一起上学,走在洒满阳光的大街上,与商店里的熟人交谈,向新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第二段则说吉姆放学后独自步行回家,走在街道阴暗的一侧,没有与新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在实验中,卢钦斯将这两段文字组合成四种形式:第一组,先展示热情外向的文字,再呈现冷漠内向的文字;第二组,先呈现冷漠内向的文字,再展示热情外向的文字;第三组,仅显示热情外向的文字;第四组,仅显示冷漠内向的文字。这项研究表明,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影响社会认知,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更具影响力。然而,卢钦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其他活动,如解数学题、听故事等,则大多数参与者会根据之后获得的信息对吉姆进行评价,即最近接收到的信息对他们的社会感知起更大作用,这一现象被称为近因效应。

文章《光环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