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赏灯习俗由来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为了推广佛法,明帝命令在正月十五晚上于皇宫及寺庙中点燃灯火以示敬佛。自此,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后来道教文化的融入逐渐盛行于中国各地。南北朝时期,元宵节挂灯的习俗开始流行起来。梁武帝信仰佛教,其宫廷在正月十五举办盛大的灯会。到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佛教兴盛,官员和平民普遍在正月十五举行点灯仪式供奉佛陀,佛家灯火由此遍布民间。自唐代起,元宵节点灯已成为一项官方规定。
正月十五的习俗
1、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2、耍龙灯
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3、走百病
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文章《今天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