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二十四节气之一)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 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辐射减弱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秋老虎

秋老虎出现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之后,是一种短暂的回暖现象,因其气势凶猛,民间将其称为“秋老虎”。它通常发生于8月至9月间,每次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大约在半个月至两个月之间。尽管温度较高,但整体空气较为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不大。秋老虎天气产生的原因是副热带高压重新北移,导致连续晴天和强烈的日照,从而引发高温。具体来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渐南撤,但随后又向北移动,在其影响下天气晴朗、日照强烈,气温升高。尽管已是秋季,但天气依旧炎热。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
公历 2029年8月23日 03:51 处暑
农历 己酉(2029)年七月十四
文章《2022年处暑是几月几号》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