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格局的优势
北京坐落在华北平原的北部,在平原与山地的交会处和交通要冲之间。它的西边是太行山山脉、西山拱卫,北边是太行山、军都山形成一处半圆形山湾,东北部就是著名的北龙燕山山脉构成的天然屏障。北京位于平原与山地奇绝的交会处和交通要冲,集山脉之险峻、河流之幽静、平原之肥沃于一身,以藏风蓄水之吉地形成古都。2、元朝后的风水更加完整
元世祖忽必烈在灭亡金国之后,决定以北京为首都,于是命令太保刘秉忠考察北京的地理环境。尽管北京的整体布局与地势非常适合建造都城,但在具体规划皇宫时仍需更加细致的风水理论支持。因此,刘秉忠带领弟子郭守敬、赵秉温走遍北京的山川河流,最终决定放弃金朝中都旧址,重新选定龙脉的最佳位置。元大都采用三层城池设计:外城、皇城、宫城。元大都的外城周长为60里,形状为长方形,四周共有11座城门。城墙由优质土壤夯实建成,坚实牢固,底部宽度达到24米,内部嵌入永定柱和纤木。城墙顶部装有半圆形瓦管用于排水,外部则覆盖一层由芦苇编织而成的草席。外城的四个角落建有雄伟的角楼,城外还设置了望台。3、明清时期的风水趋于完善
自明朝燕王朱棣开始,选定北京为都城,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气,又要废除元代的剩余王气。当时的风水师便采用将宫殿中轴东移,使元大都宫殿原中轴落西,处于风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残余王气;凿掉原中轴线上的御道盘龙石,废掉周桥,建设人工景山。这样,主山(景山)--宫穴(紫禁城)--朝案山(永定门外的大台山“燕墩”)的风水格局又重新形成了。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
文章《这些北京风水格局造就它千年帝都的原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