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鸡生的蛋很好吃,而且很有营养,老少咸宜。鸡肉也很好吃,特别是鸡腿和鸡翅,不管是炒的还是煮的还是炸的,都好吃。而且鸡对人类没有威胁性,它们不会咬人,只会乖乖吃自己的粮食,睡自己的觉。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生肖鸡的人,关于鸡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鸡的成语有哪些:
金鸡消息、鸡犬不闻、斗鸡走犬、炙鸡渍酒、偷鸡不着蚀把米、
只鸡斗酒、鸡鸣犬吠、鸡犬不惊、手无缚鸡之力、鸡烂嘴巴硬、
杀鸡取蛋、鸡鸣候旦、鸡犬升天、呆如木鸡、鸡胸龟背、呆似木鸡、
小肚鸡肠、只鸡樽酒、鸡犬不安、牝鸡司晨、鸡虫得丧、鸡骨支床等。
关于鸡的成语故事:
1、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着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门客站出来说道:“我可以取回那件狐白裘!”说完便离开了。原来这位门客擅长通过隐蔽手段获取物品。他事先了解清楚,得知昭王非常珍爱那件狐裘,一直舍不得穿,将其存放在宫中的珍宝库内。于是趁着夜色,避开巡逻人员的视线,顺利潜入珍宝库将狐裘盗出。妃子见到狐白裘后欣喜万分,想尽办法劝说秦昭王放弃杀害孟尝君的想法,并计划几天后为他设宴饯别,送他返回齐国。孟尝君不敢拖延,立刻带领随从连夜快速向东赶路。到达函谷关(位于现今河南省灵宝县,当时为秦国东大门)时已是深夜。按照秦国法令,函谷关只有在清晨听到公鸡报晓才会开启,半夜自然听不到鸡鸣。众人正在发愁之际,忽然传来几声“咯咯咯”的公鸡叫声,紧接着关外的公鸡也跟着啼叫起来。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3、杀鸡取蛋
有个老太婆,养着一只母鸡。这母鸡可是个宝贝,他每天下一个黄灿灿的金蛋。老太婆每天能捡到这么一大砣金子,什么事儿也不用干,日子还过得挺阔气。她闲得没法儿,就天天守着她的宝贝鸡,只盼望他早点下蛋。
有一天,母鸡照例又下了一个金蛋。老太婆把金蛋托在手上,心里想:“这宝贝鸡一天只下一个金蛋,真叫人等得闷气。不如宰了他,把他肚子里的蛋一古脑儿取了出来吧。”老太婆拿定主意,真把这宝贝鸡宰了。没想到打开肚子一看,一个金蛋也没找着——长成的金蛋已经下完了,新的金蛋可还没长成。
“杀鸡取蛋”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为了急于得到某种利益,毁坏了产生这种利益的根本,可以说是“杀鸡取蛋”。
文章《生肖狗的成语》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