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农历七月,坊间说的鬼月已经悄悄来临。那么,传统意义上说的四大鬼节是指哪些呢?请记住哦:
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四(五)、十月初一(均为农历日期)首个鬼节:三月三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阳间与阴间之间的界限远不像现在这般严格,死者的魂魄能够到阳间游玩,而生者的魂魄也能前往阴间探望,这种往来就像走亲戚一样便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之间的界限更为宽松。三月初三夜晚,阴间的街道灯火辉煌,装饰得五彩斑斓,大街小巷挤满了华美的鬼魂。随处可见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花船等热闹场景,其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人间的春节。因此,这天晚上,不少人的魂魄抵挡不住阴间的诱惑,纷纷前往鬼市游玩,有人在街头巷尾闲逛观灯看戏;有人在酒楼茶馆饮酒听曲;还有人借此机会看望从未谋面的祖先。
到了雄鸡报晓,鬼市关闭时,大部分游魂满足地返回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因贪玩而滞留阴间。次日,阳间一片哭声。我们为那些未归魂魄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诵经画符招魂。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唤以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召回部分不愿久留的游魂,而那些玩兴浓厚的,在七日后身体腐烂便彻底离开人间。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成了令人恐惧的日子,被称为“鬼节”。尽管人们对此感到害怕,但每年的“鬼节”依然如期而至。“鬼节”来临前,人们纷纷涌向寺庙烧香磕头,祈求神灵庇佑。人间浓厚的香火直达观音菩萨的莲花座前。
观音菩萨掐指一算,知晓了人间的困境。一天夜里,她托梦给一位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得知人间有难,前来解救你们。赐予你一棵仙草,用它和面做成粑粑食用,三月初三便安然无恙。”老奶奶醒来后,果然发现手中握着一株青翠的小草,仔细一看,与田里的青蒿相似。她将此事告知乡邻,大家都非常高兴,急忙到田间采摘青蒿,制作粑粑食用。
奇怪的是,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顺利度过了“鬼节”。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和妇女们都成群结队地到山间田野采摘青蒿制作粑粑。直至今日,民间仍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惯。
此外,还有两个传说:一是说“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寿辰,所以要吃桃”;二是说“三月三是阎王的生日,吃桃表示‘逃一劫’”。
第二个鬼节: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用于祭祖和扫墓。扫墓俗称上坟,是一种祭祀死者的活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带上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奉在亲人墓前,焚烧纸钱,为坟墓添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绘了清明节的独特氛围。
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按阳历计算,它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萌发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称踏青)的最佳时机,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第三个鬼节: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七月一日阎王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常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暂时出来游荡,享受人间的供品,因此人们称农历七月为鬼月,这个月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婚嫁,也不搬家。人们在当天晚上除了祭拜自己的祖先外,还会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等供品到路口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包含的节俗较为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三教合一。道教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他们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会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称为三元。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节,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会翻开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在中元节这一天举行的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据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的母亲虽然年轻貌美,但行为不端,吝啬且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照佛祖的指示,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他的母亲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由此推广,要求佛门弟子尽孝,每年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佛教的盂兰盆会意义与儒家的孝道相符,这一天也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因此,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说法。据说,当日阎王也会穿着盛装与鬼众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为他们祝福,祝愿另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未能享受到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会在这一天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无论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托哀思,或者在网上祭奠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怀念过去的人,共同送上对先人的祝福,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情感的延续,是最基本的信仰。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每一天,不要辜负社会和朋友,也不要愧对已经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与他们相见,到那时,你可以骄傲地说,在人间是英雄,在阴间也是豪杰!”
第四个鬼节: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是怎样的日子?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十月初一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我们称之为“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也是传统的鬼节,类似于清明节,是一个祭奠逝者的日子。
又称“十月朝”,也叫“祭祖节”。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新收成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此表达孝心,不忘根本。因此,人们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的祭祀既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皆然。如今江南很多地区仍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自此天气逐渐转冷。人们担心阴间的祖先缺衣少食,所以在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供品外,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供品——冥衣。祭祀时,人们将冥衣焚化给祖先,称为“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些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及相应的称呼,这就叫“包袱”。虽然名为寒衣,但实际上并无寒衣。
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能买到很多东西。
文章《农历七月十四是鬼节还是七月十五》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