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影视剧里面时常看见,大多都是要修行什么绝世武功之类的,而在佛教里面,闭关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宏愿,甚至为了更好的感悟真谛,因此闭关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德高望重的,那么在佛教里闭关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闭关一词又被称作“掩关”最早出现在元朝之后,这是专属中国的佛教词汇,就算是佛教发源地的印度都没有,而闭关的修行方式则是到了明朝才渐渐出现。闭关可能渊源于**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喇嘛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也日渐风行。
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定时的、定期的功课以及一定时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证,专心修持某一法门,如果环境许可,确实需要,也可为期一年、三年,乃至六年、九年、数十年。但并不一定是单独地个人修持。例如:释迦时代的结夏安居,中国禅林的冬、夏两季禅期,是集合许多人共同修行的。天台宗祖师们编撰的忏法、仪轨,都是集合六、七人或数十人共同结坛而修的。在佛世时的结夏安居,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或于树下,或于洞窟,或于自建的茅舍,或于居士家的空舍,是个别修行的。但那些都不是现在所说的闭关。
古代禅宗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未破参,不住山;未开悟,不闭关。”由此可见,对于禅僧而言,只有达到开悟境界后,才有资格进行闭关修行。因为闭关修行需要一定的根基,不然,即便闭关三到五年,也可能毫无收获,或者因为魔障干扰而无法完成最初的誓言。除了禅宗以外,其他佛教宗派的修行者也常常采取闭关的方式。例如,净土宗为了念佛修行会闭净土关;华严宗为了修习法界观并研读《华严经》会闭华严关。在佛教修行中,有一种被称为“闭生死关”的形式尤为感人,一些大修行者立下宏大誓愿,决心在一生中解决生死问题,于是将自己的晚年乃至十多年的时光投入到闭关生活之中,直至对自己是否掌握了生死之道有所把握才结束闭关;若无把握,则终生不离闭关状态。
推荐阅读:学佛就必须要出家吗? 世俗菩提心是什么 畜生道能否修行解脱
什么是佛教中说的闭关
闭关,是指修行者独居一处,谢绝外缘,不与任何人交往,不做修行以外的任何事情,满一定期限才外出,修行方式有念佛,或禅坐,或诵经,数月或者几年不出门,房门紧闭,吃喝拉撒都在房间内,有专人负责照顾送饭送水。这种房间,称为“关房”,这种封闭式的修行,称为“闭关”。
目前,庐山东林寺经常举办闭关念佛,出家人和居士都可以参加,有志闭关念佛的人士可以前往报名,或者到东林寺网站报名。
佛教闭关是什么
【闭关
】
闭门谢客而隐居修行。特指禅僧停止为人接众之事,而一心一意于自室中坐禅修行。我国佛教界颇流行闭关之风。除禅宗之外,其他各宗派之研修者,亦常有闭关之举,如净土宗者,闭净土关;华严宗者,闭华严关等。其时,所住之处称为‘关房’。闭关者或阅藏研法,或专修一门,依各人预期之目标而有不同。期限亦不一
定,有数月者,亦有数年者。闭关期间,以不出关房为原则。故关房外,须有人护持饮食、医护等事,称为护关。[佛学大词典]
佛教中有几种闭关的方法?
闭关,又称掩关.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定时的、定期的功课以及一定时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证,专心修持某一法门.没有什么闭关方法.就是要心静和冥想
文章《佛教里闭关的含义》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