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壬神课金口诀》,又称《大六壬金口诀》,简称金口诀,是六壬古籍中的经典版本。该书题署明代洞春道人真阳子辑;清代杨守一精阅,钟谷逸士熊大木校正,周敬弦重订。杨守一,周敬弦二人生平行实不详。原书作者不详,原序中说:“命谓述自孙膑…”,并且书中又有十余处提到孙膑,故有人认定为孙膑所作。余以为不然,其由有二:1、该书古籍善本中均未提及式占和式盘,说明该书是在舍式而用符号之后成书的,而这个时期是在秦汉之后。2、该书创作方式与孙膑时期述事行文的语法风格及与孙膑代表著作《孙膑兵法》的文风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知该书作者非为孙膑,系后人托名或后人总结其思想言行等汇集成书。当然,也不排除圣贤多有述而不作之情形。由宋代祝秘撰、清代隐山房藏版光绪癸未春刊《六壬大占》收录之六壬兵机三十二占法中的游鲁都法、金凤战干歌、论贼盗方位等章节与《六壬神课金口诀》中所列相关章节相同,可见其同源。由此说明,此书内容在宋代就已经流传,或其时大抵已成书。
原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首列入式歌解,及贵神、将神、合用神煞、应期合德、次客法、推行年法等章目;中卷为十二神将歌解、四位杂断歌、六十四课钤等章目,并将云霄赋、三才赋、光明经等诸篇穿插其中;下卷收射覆歌、游都鲁都歌、占捕逃亡、占临敌、交战章、论贼盗方位、论贼数目多少等章目;采辑颇为详备。
该书上卷专讲六壬神课金口诀的基本格式与法则。中卷、下卷专讲以课体各要件为主,分门别类阐明其法则的特性及变化的要领。其文多用诗、诀、歌、赋的形式表达,合辙押韵,便于记诵,利于临占应用。下卷所收颇多,天时、地理、人事无所不包。其中所收的《六十四课钤》,共六十四课,每课举例解说课体占断的方法与依据。将这些课体的见解汇集在一起,互相参照,对于课象的理解颇有帮助。六壬课表面虽不用周易象数体系,实际上却与易象相通。其天盘、地盘仿两仪,四课如四象,六十四种课体(各含本课卦名)则与《易经》的六十四卦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他术所不及。
物质世界与众生世界的形成基于时间定义为“世”,空间定义为“界”,由此可知以时间和空间来界定世界。因此,同样以时间和空间来解释事物发展规律中的生成、存在、衰败、毁灭之理,并以此作为易学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法则。时间和空间的划分,使得事物的发展规律趋于明确。六壬神课金口诀通过立课时的年月日时来确定时间,再结合地分确定空间,待时间和空间确定之后,依此推导事理;这就是六壬神课金口诀所采用的时空定位法则,也是应用易学的最高准则。六壬神课金口诀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月将的更换依据节气而非中气,这一点需要特别留意。三才理论中,人元代表天,地分代表地,神与将代表人。十二将分别为:正月亥为登明,二月戌为河魁,三月酉为从魁,四月申为传送,五月未为小吉,六月午为胜光,七月巳为太乙,八月辰为天罡,九月卯为太冲,十月寅为功曹,十一月丑为大吉,十二月子为神后。十二将为时间之神,主管月日辰。另有十二贵神主方位,依次为:前一螣蛇丁巳火,前二朱雀丙午火,前三六合乙卯木,前四勾陈戊辰土,前五青龙甲寅木,中央天乙贵神已丑土,后一天后癸亥水,后二太阴辛酉金,后三玄武壬子水,后四太常已未土,后五白虎庚申金,后六天空戊戌土。其应用方式除了常规课法外,还包括次客法、连、阴、传、变、三干再遁等多种特殊课法。本书详细介绍了次客法及其功能,便于学习者从中找到切入点。其他特殊方法在此不予赘述。
六壬神课金口诀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传统文化可谓精大博深。其中涉及到阴阳五行的有“五行聚管”、“五行例断”、“四位内见五行”等;涉及到天文学的有“十二神”、“十二将”等;涉及到医学的有“占病疾”、“占五脏病候”等
文章《金口诀神枢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