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载:严氏源于芈姓,本楚庄王苗商,子陵公遗胄。公少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更姓严,始于东汉永平年间。
严姓来源在民间流传多种说法,但史载严氏来源主要有两支,一支与国名有关,一支来自庄氏,现分别简介于后。
与国名有关的一支,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个严国。严国的人有一些便以“严”为姓,如唐尧时,名士许由之友严僖;战国时期名人严遂等都是严国人的后代。只是这一系统的严姓人后来不甚兴旺,未能成为严姓的主体。
另一支来自庄氏,因避讳而改姓,古今绝大多数严姓人都尊奉楚庄王为祖先。
楚王名熊旅(前613———前591年在位),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既有超人的气量和胆识,又有识人之明。他大胆启用当时隐居于云梦泽的孙叔敖为令尹(相当于后代的宰相),整顿内政,兴修水利,推行县制,富国强兵,于公元前611年,攻灭庸国(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后又大败晋军,陆续使晋、宋、郑等国归附,使国势大盛。他去世后,国人根据他生前的功业,定谥号“庄”,史称“楚庄王”。其后人为表明身份所出,便以他的谥号为姓,即为庄氏。

庄氏为姓后,有宋国的庄周、齐国的庄暴、庄贾,赵国的庄豹等人知名于世。形成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到汉代时,人口众多,已成为一支大姓而名著朝野。
公元58年,东汉明帝刘庄登基,为避讳更“庄”为“严”。如西汉辞赋家严忌,原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其子严助也是辞赋家);又如始祖子陵公,原姓庄,亦因避讳而更姓严。
然而,由“庄”姓改为”严”姓,其中,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
按照古代制度,帝王的名字,臣民不得使用。因此,汉明帝刘庄登基后,庄姓不能再使用,必须改姓,但让庄姓人放弃祖姓,无异于侮辱祖先,不改又会被视为抗旨不尊,罪责重大。当时,有一位名叫庄严的庄姓人,大胆上书进谏,请求皇帝开恩,撤销命令,结果却被杀害。之后,又有几位不愿改姓的人被斩首。无奈之下,庄姓人为了纪念那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同族庄严,便改姓严。自此,庄姓一度消失,直到魏晋时期,才有一些人重新恢复庄姓,但大多数人仍然沿用严姓,一直流传至今。
严姓郡望在天水,堂号为“客星”、“富春”等,即天水郡、客星堂或富春堂。汉代名士严光,字子陵,为严氏先祖。汉武帝刘秀登基后,屡请严光为官,并除谏议大夫而不受,故遂号为客星公。”客星堂”号即缘于此,又因其在富春江一带活动频繁,故又有的堂号为“富春堂”。
文章《山西严姓起源》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