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氏
分布地区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置南阳郡,以宛为治所(现在河南省开封)。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历史来源
「滕」源出
滕(Téng)姓与腾姓同宗,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十二姓氏之一。根据《万姓统谱》上的记载,相传黄帝的二十五子中,分别得到十二个姓,其中就有滕姓。这是起源最早的一支滕姓。4000年前,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记载了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2、亦出自姬姓,为西周时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秀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万姓统谱》、《广韵》等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亦即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绣于滕地,建立了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南)。战国初期,滕国被越国所灭,但后来又恢复起来,不久又灭于宋国,原滕国王族遂以国名命姓,成为滕姓。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为避免仇人加害,改为腾姓。3、出自他族。明洪武年中,一蒙古人获赐姓滕,名瓒住。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为避免仇人加害,改为腾姓。
得姓始祖
1.错叔绣。根据《广韵》上的记载,滕姓是滕侯的后代,滕侯的子孙后代以国为氏,称为滕氏。因此,天下的滕姓中国人,追源溯本,统统都是3000年前被封于滕国的周文王之子错叔绣的后代,古代的滕国就在今天的山东省的滕州市,这里是滕姓的最早发源地。故滕氏后人奉错叔绣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2.滕文公。滕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后裔、战国中期滕国国君滕文公之后。滕文公执政时,“以区区五十里”的小国,在“八百诸侯并立、战国七雄争霸”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被大国吞并,反而“疆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被誉为“善国”。故滕氏后人奉滕文公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依据《广韵》所述:“周文王的儿子叔绣被封于滕地,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氏。”另据《吴门滕氏世略抄》记载:“滕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姬周文王的第十四子叔绣,他受封于滕,即今日山东滕县一带。滕国从武王十三年的乙卯年开始,至敬王三十六年的丁巳年结束,共延续了六百三十九年。《孟子》中的七篇著作多次提及滕国的行为,然而具体的世系已难以详细考证。滕氏后裔繁衍众多,以国名为姓氏。秦汉时期,滕氏家族的记载尚不明显,源流也不太清晰,直至后汉顺帝时期,中郎将(滕)抚以其出身北海而闻名,此后历代涌现出不少才华横溢、功绩卓著的人物。尽管滕氏家族经历南北迁移,各地分支繁杂,但其根源始终如一。如今可考证的滕姓主要分为三支:一是北海滕氏,起源于中郎将(滕)抚;二是南阳滕氏……三是东阳滕氏,始于司业公(滕)令琮,最初定居于婺州东阳,历经几代共同居住,六代之后分化为三个分支,逐渐向北方青齐、西方巴蜀、东方吴会等地扩展,虽然各分支的具体路径有所不同,但都源自东阳。我们吴郡的滕氏追溯祖先时,同样以东阳的司业公为始祖,详细的世系记录完整且清晰可见……”按照《广韵》的记载,滕姓的望族大多居住在南阳郡,即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周边地区。
堂号

“卜正堂”、“ 方正堂”、“南阳”、“北海”、“廉靖”、“五聚堂”等。
家族名人
滕文公:战国时滕国的贤君,名宏,当时世称元公,他与孟子是同时代人。据《孟子注疏》记载,汉代赵岐考证古纪《世本》注:滕国有考公麋,其子元公宏,后世避讳改考公为定公,以元出行文德故谓之文公。学者赵岐考证文公名宏,文公的父亲名麋,有关滕文公的言论事迹多集中在《孟子·滕文公》上下篇里,《汉书·艺文》载《孟子》十一篇,今有七篇传世。另有世传《孟子外传》四篇,因古本失传,今有明代人收集整理的传世本。清版《滕县志》载有《滕文公庙碑》,是依据历代文献考证写成刻之于碑的。滕文公在做世子时就非常注重治国之道,认真寻求强国富民之策。他奉命出使楚国时,得知孟子在宋国,回国时途经宋国,曾两次向孟子请教治国的道理。
以上是滕姓的起源 滕姓由来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起名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网。
文章《滕姓的来历》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