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系血亲之间并不建议进行输血,尤其是在受血者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绝对禁止的。”输血研究室负责人表示。
直系血亲的基因通常以完整的染色体形式遗传,因此他们的单倍型基因往往相同。如果他们之间发生供血与受血的关系,由于抗原的相似度较高,当受血者的免疫功能出现严重缺陷或被抑制时,对外来相似的淋巴细胞无法有效识别,可能会将其误认为自身组织,从而导致外来淋巴细胞攻击宿主组织,引发致命的并发症——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虽然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不高,但其死亡率却高达90%。该并发症通常在输血后的10至14天内显现,初期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等,最终因感染导致死亡。
“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极为紧急的情况,直系血亲之间不应互相输血。”朱祥明指出。例如,当rh阴性(熊猫血)的患者生命垂危且医院库存血液不足时,可以考虑使用相同血型的亲属血液进行输血以挽救生命,但必须在事后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未生育夫妻间的输血可能影响下一代
“夫妻之间原则上是可以输血的,但对于尚未生育的夫妻而言,如果一方是rh阴性(熊猫血),另一方不是,则相互输血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溶血性疾病。”朱祥明强调。
在常规情况下,若夫妻双方血型匹配,是可以接受输血的。然而,有一种特殊情况:对于尚未生育的夫妻,即使ab0血型一致,但如果rh血型不同,则禁止相互输血。这是因为妻子如果是rh阴性(熊猫血),缺乏相应的抗原,一旦接受了rh阳性血液,体内会产生抗体。若在怀孕期间,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此时胎儿恰好也是rh阳性,就可能引发新生儿溶血病。因此,未生育的夫妻应尽量避免相互输血。
然而,与输血类似但原理不同的骨髓移植,却更容易在亲属间取得成功。这是因为骨髓移植的关键在于白细胞上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匹配,直系亲属间的匹配概率更高;而输血主要关注红细胞的抗原-抗体反应,两者属于不同的血型系统。
互助献血不同于直接输给亲属
“既然直系血亲之间不能互相输血,未生育的夫妻也不能互相输血,那么为什么当家人需要手术时,医院会要求家属参与互助献血呢?”许多市民对此感到疑惑。
朱祥明解释道,互助献血并非直接将血液提供给自己的亲属,而是当患者需要输血时,如果家属同意献血,患者可以免费获得与其家属献血量相等的血浆。家属捐献的血液经过正常的检验程序并合格后,可能会被送往其他医院用于救治其他患者。
医院大力推广互助献血制度,旨在满足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求,因为血液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只能依靠人们的相互奉献来保障患者的用血需求。
在互助献血完成后,血站会在血液分配过程中严格执行审核流程。一般情况下,互助献血的市民会被要求填写一份互助献血单,同时注明患者所在的医院,并确认献血者与患者是否有直接的亲属关系。血站在详细了解献血者情况后,会在调配血液时避免直系亲属间的直接输血。如果是直系亲属,血站会将该患者亲属互助献血的血液调配到另一家医院,再将相同血型的血液分配过来,以此防止直系亲属间的输血行为。
文章《什么情况直系亲属不能输血》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