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子简介
石狮子是由石头雕刻而成的狮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品。无论是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还是印钮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更多时候,“石狮”特指放置在大门两侧的一对狮子。其造型并非我们如今所见的真实狮子模样,这或许是因为中原地区的居民大多未曾见过非洲草原上的真正狮子。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西域狮与非洲狮的形态有所不同。
石狮子摆放在大门前的作用
民间流传着四种说法:
其一,避邪纳吉。古人认为石狮子具有驱魔避邪的功效,因此最初被用来守护陵墓。这种被视为灵兽的石狮子,也被称作“避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石狮子不仅用于守卫大门,还在乡间路口设置石狮子,与“石敢当”一样,起到镇宅、避邪、压制不祥和保护村庄平安的作用。因此,用石狮子守护大门可以避凶纳吉,抵御妖魔鬼怪带来的侵害,体现了人们祈求平安的愿望。
其二,预卜洪灾。在民间传说中,狮子被认为具备预测灾害的能力。据说,如果遇到洪水泛滥或陆地沉没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会变成红色或流出血迹,这是灾害即将来临的征兆,人们可以据此采取紧急避难措施。在这里,石狮子俨然成了灾难的预言者。
其三,彰显权贵。古代宫殿、王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狮子守门,彰显主人的权势与尊贵。例如,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河畔的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威震四方的神圣不可侵犯之意。
其四,艺术装饰。石狮子也是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例如,北京卢沟桥的两端各有一对大石狮子守护栏杆,不仅桥头的华表柱头上雕刻有石狮子,有的石狮子身上还藏有小石狮子。这些石狮子形态各异,既有雄狮又有雌狮,既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栩栩如生,技艺精湛,最小的狮子仅几厘米大小,数量繁多且姿态多样,因此有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俗语。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对卢沟桥的石狮子进行编号,最终统计出共有石狮子485个。卢沟桥因石狮子而闻名遐迩,成为建筑艺术的杰作。到了明清时期,石狮子的爪子下通常会踏着一个“绣球”,雌狮脚下往往还踩着一只幼狮。民间也有狮子滚绣球的绘画和图案,这象征着娱乐升平和人间爱恋,体现了人们对太平祥和生活的向往。

文章《石狮子风水以及注意事项》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